发布日期:2013-04-06 09:21:56 浏览次数:3757
【摘要】
目的
探讨帕米膦酸二钠与外照射综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。方法120例骨转移疼痛患者放疗第1、3天分别用帕米膦酸二钠60mg、30mg静脉注射,同时给予放射治疗,生物剂量DT:46Gy左右,观察止疼效果、起效时间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。结果
120例患者中止痛效果:显效50例,有效66例,有效率97%(116/120)。起效时间:3d有效20例,占17%;1周内有效26例,占22%;2周内有效40例,占33%,2周内总有效率占72%(86/120);治疗前后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肾功能、电解质、血糖均无明显异常变化。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与外照射综合治疗骨转移疼痛安全有效,方便可行。
【关键词】
骨肿瘤;药物疗法;放射疗法;
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[1]。骨转移疼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。因此,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现就120例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:120例患者系我院2001年至2003年间收治病例,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,并经X线摄片、CT、MRI或ECT检查证实有溶骨性破坏,并有相应部位疼痛。近2周化疗及内分泌治疗,肝、肾功能基本正常,KPS评分≧40分,估计生存期2个月以上。其中男67例,女52例,年龄15-74岁,中位年龄52岁。所患肿瘤情况:肺癌35例,乳腺癌30例,胃癌10例,大肠癌10例,鼻咽癌7例,前列腺癌8例,食道癌14例,纤维肉瘤癌及其他6例。病灶分布情况:共计254个病灶,椎体78个,肋骨65个,盆骨43个,颅骨35个,四肢26个,其他7个。
1.2 治疗方法:所有患者放疗第1、3天分别用帕米膦酸二钠(博宁,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)60mg、30mg静脉滴注,速度小于15mg/h;放疗方法:36例,40GY/20F、5F/W;35例,30GY/10F、5F/W;35例,46GY/23F、5F/W;14例,4GY/F。隔日1次,共8次。治疗前后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、尿常规,肝、肾功能、电解质、血糖。
1.3 疗效判定标准止痛效果和功能改善以显效+有效计算有效率。
显效:疼痛程度减轻≧2级差;
有效:疼痛程度减轻≧1级差;
无效:疼痛程度减轻﹤1级差或不变、加重。
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:
0级:无疼痛,0分;
1级:轻度疼痛,可耐受,并能正常生活,睡眠不受干扰,1~3级;
2级:中度疼痛,疼痛明显不能忍受,要求服用镇疼药,睡眠受干扰,4~6分;
3级:疼痛剧烈,不能忍受,需服镇痛药,睡眠严重受干扰,可伴有植物神经性功能紊乱表现或波动体位,7~10分。
显效:活动能力改善≧2级差;
有效:活动能力改善≧1级差;
无效:活动能力改善﹤1级差或不变、减退。
ECOG评价标准:0级:无症状,活动没有影响;
1级:有症状,但几乎完全自由活动;
2级:有时卧床,但白天卧床休息≦50%;
3级:需要卧床,白天卧床时间﹥50%;
4级:卧床不起,生活不能自理。
2 结果
2.1 止痛效果情况120例中显效50例,有效66例,无效4例,有效率97%(116/120)。
2.2 起效时间放疗起3d内有效20例,占17%;1周内有效26例,占22%;2周内有效40例,占33%。2周内总有效率72%(86/120)。
2.3 患者ECOG评分改善情况显效35例,有效58例,有效率77.5%(93/120),无效27例,占22.5%。
2.4 不良反应 120例患者中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血糖、肝肾功能、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,少数患者用博宁后发热5例,关节疼痛3例,恶心2例。发热在37.5~38.5℃,一般不用处理,可自理缓解,也可用布洛芬退热,总发生率8%(10/120)。
3 讨论
骨转移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,常见于肺癌、乳腺癌、鼻咽癌、前列腺癌等[2]。好发部位是脊柱、骨盆、肋骨、颅骨、股骨及四肢骨近端骨骼。躯干及四肢近心端多发。在脊柱转移中,常见部位是胸椎棘突转移70%,腰骶椎20%,颈椎10%。不同类型肿瘤的骨转移部位有差异,早期多为单发转移,晚期多为多发转移。
半数骨转移患者有疼痛,病理多为溶骨性破坏。一般认为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机制为:
(1)恶性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分泌的某些体液因子刺激破骨细胞,使溶骨过程加重,打破了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平衡,造成骨质破坏;
(2)肿瘤细胞或附近炎症细胞分泌前列腺素、白介素-1、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痛性介质,刺激末梢神经;(3)肿瘤细胞浸润至骨膜及周围软组织。
双膦酸盐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,预防、减少或推迟骨相关事件发生风险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、独立生活能力。双膦酸盐是内生性膦酸盐的同分子异构体,它被骨骼的破骨细胞选择性吸收,并选择性抵制破骨细胞活性,诱导破骨细胞凋亡[3],从而抑制骨吸收,减轻肿瘤患者高钙血症和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及缓解疼痛。
帕米膦酸二钠(博宁)是双膦酸2代,单独用药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,临床上与外照射配合治疗骨转移疼痛,有协同作用,疗效高于单纯放疗止痛有效率(85%)[4]。同时,起效时间也有所提前,本组患者起效时间3d,占17%,1周占22%,2周内总有效率76%。远好于单纯放疗止痛,单纯放疗止痛1~2周显示有效约50%[4]。博宁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体质状况,本组显效有35例,有效58例,有效率77.5%。该组患者也无明显毒副作用,用药后查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肾功能、血糖均无明显异常变化,少数患者发热、恶心、呕吐,发热一般无需处理,也可用布洛芬降温,且第二次用药不会再发热,说明帕米膦酸二钠与外照射用于骨转移疼痛的治疗安全有效、方便可行,值得临床使用。
参考文献
1 于世英.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.北京: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,2006:1.
2 孙燕.内科肿瘤学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1:784.
3 Kawada K.A
multicenter and open label clinical trial of zoledrenic acid 4mg in patients
with hypercalcemia of malignancy.Jpn J Clin Oncol,2005,35(1):28-33.
4 殷蔚伯,谷铣之.肿瘤放射治疗学.3版.北京:中国协和医院大学出版社,2002:1090.